1953年出生 台湾东海大学外文系毕业
经历
中国文化统一促进会 荣誉理事长
港澳台美协 荣誉会长
华人艺术新闻网 荣誉社长
洛杉矶「美国国际文化艺术学会」 副会长
个展
北京 中国美术馆 2004
上海 上海美术馆 2003
北京 徐悲鸿纪念馆 2002,2008,2009
珠海 古元美术馆 2008
台北 中山纪念馆 2005
洛衫矶 美国国际文化艺术协学会 1997
上海 陆俨少艺术院 2017
深圳 观澜山水田园 乡村艺术馆 2017
浙江 宁波美术馆 2018
湖北 武当山地质博物馆 2019
・・・等海内外个展约三十回。
双个展
台北市政府 名人画廊 1997
新庄文化艺术中心 1998
・・・等展馆双个展数回。
联展
海内外联展数十回。
组织画家们两岸艺术交流展北京、上海、云南、山东、浙江、新强、内蒙古、四川、湖北、广东、海南・・・等省市,约数十回。
■从1990 年开始,荣誉社长&艺术总监罗彩琴教授便常活跃于台北文化艺术界,陆续举办过不少联展与个展。1993年起在台北市社教馆展览,1994年举办「庞毕度艺术空间个展」、1995年举办「新庄文化艺术中心父女展」。其后陆续有「洛杉矶美国国际文化艺术学会个展」、「台北市政府名人画廊‧ 彩笔、丹青、父女情双个展」、「台湾国父纪念馆个展」等。罗彩琴教授是早期两岸文化艺术交流的先锋,也陆续在大陆顶尖的美术馆如「徐悲鸿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举办个展。其中,2004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激促与扬升」个展最为经典。而「中国美术馆」目前是两岸画家都极力争取的展览场馆,但能够展出的画家却是麟角凤毛。
【艺术评论】
走过必留痕迹
文 / 罗彩琴 2003
莫拉克轻台正吹袭台湾,于此风雨子夜时分正为上海美术馆个展写序的当儿,戚戚然忆起了一路行来渡我的前辈及友朋们,彷如时光缩影般,一一留下生命印痕,这些过往,有如云烟,叫人不胜唏嘘,但前辈及友朋们的扶持及欢笑声,可是历历在目呢!在此除了感激,仍是感激。
非常感谢原中国文化部高占祥副部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靳尚谊主席(前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陈朝宝大师、艺评家郑金川所写的序文及评论,何其有幸各界大师齐聚一堂使本画册增光不少。专攻美学与哲学的金川一向对我作品的了然于胸,并一路不吝献其才情解读之,我尤为感动。
感谢陈秉镮老师、赵善灿院长、上海文化联谊会主管、联合文学副总编辑周昭翡、千华创意总监姚国忠、以及杨孙才、郭洛宇先生热忱、智慧及经验的提供;今年荣获入编人民日报海外版栏目组「中华艺苑名家」,并因而结识温文先生,承其鼎力相助,使得本画册更为尽善尽美;尚有许多友人来不及一一致谢,特在本园地表达之。
本画册大致摘录了1997~2003年的作品,另有过去较喜欢但已被收藏的几幅也一并入编,1997~2001年以大胆色块、粗犷笔触的表现画派为主,近二、三年则为线条式的超意象为重,感觉较海阔天空、思想更四海云游,奇妙之至。
艺术创作是极度唯我的,实难以想象一张张白色画布可塑造成一幅幅鲜明生动的思想作品,在画的当下,观者画评是完全不存在的,全然是画布与自我的思想交流的投射,那股源自于个性与感性所交融而成的原创艺术,是极其自然的表现主义画风;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也是自然的主人。」一语道破了原创的浑然天成。
自我风格的建立是艺术创作者的终极目标,经由心、眼、手来成就自我的生命能量,现代美学在于突破旧思维、解放桎梏,浑沌中求得圆融、朴茁中见幻象之灵气,并进而提升精神领域、倡导人文素养,艺术家的使命不如是?
风雨仍持续着,想我踽踽独行的孤寂不禁怆然泪下,幸而寂寞的旅者平日有星空为友朋、猫狗为伴侣、画布为知音,人生最高意境当如是,夫复何求?
道可道,非常道
— 观罗彩琴画作有感
文 / 鄭維棕(鄭金川) 作者為美學評論家 / 汐止社區大學校長
看罗彩琴“ 道可道、非常道”个人画展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的用色相当凝重,作品给人相当“ 错乱”和“ 沉重”的感觉。而此次的画作,正如她的整个展览名称“ 道可道、非常道”一样,企图在飘荡与虚浮的世界中,掌握原道,让“ 错乱”和“ 沉重”的心绪找到安顿之道。
从此次“ 道可道、非常道”的参展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大致可以区分为几大类型:蜷曲、婚、天伦、高处不胜寒、空,可以说是生命情感寻求的悲欢离合,这个过程,正如哲学家海德格( He i d e g g e r )企图打破“ 无家可归感成为世界命运”后,最后终究发现这种无家可归感的“ 失落感”依然深深埋植心灵深处,形式的婚姻并不能真正解决人类心灵中“ 一个人依然还在旅程… … ”的独寞感觉。
回旋、模糊、错乱、沉重、追逐、扭曲等系列作品,色泽深重,焦点模糊,人物在画中显得错乱、扭曲,这系列作品或许是罗彩琴的“ 内心告白”,表现出她惯有的黏滞的手法。观众在观看这些作品时,不免被这些沉重的扭曲的作品所感染,然而,画作所透显出的挣奋意象,却是不言可喻。
至于化身美人、合一、飞天、飘荡世界、山水等系列作品,在这次参展作品中,则显得较为欢喜洒脱。尤其是“ 飘荡世界”这幅画,画中女子“ 飘荡”于蓝色深垂的天地间,虽然用色深重,但不难看出此画罗彩琴不但能够“ 悠游于天地间”,即使在深重的天地间亦能拓开自然之道,“ 沉重显出欢喜,深重露出洒脱”。
综观罗彩琴这次“ 道可道、非常道”的参展作品,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画作由生活经验出发,再回归生活,而其画作的意象却是超越生活经验。由她将此次主题定为“ 道可道,非常道”的用心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她所寻思的,是企图以生活的点滴经验,来观察宇宙万物的“ 妙、微”( 老子语),以开拓生命安顿之道。
文 / 高占祥 中国文化部前副部长
她的画,很像哲学家萨特所说的「黏滞」,一种蕴含在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想甩又甩不掉,深沈的内涵透过画布的表现,把原本浑沌的内心,不断的沈淀,不断的澄清,成为圆融的内心世界。
马蒂斯说「他的情感与表现分不开」,从罗彩琴的画中,更能真切的体味到马蒂斯这番话。
靳尚谊 / 中国美术家协会前主席、中央美术学院前院长
罗彩琴的独特画风,看得出是精神与思想,在极度压缩状态下,不被束缚源源而出的创作原动力。
真正有智慧的艺术工作者,应懂得「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之理,在有限的时空局限下,罗彩琴体现生命空间无限的价值与永恒,而绘画更让她通往这条永恒价值的信道。
不仅她一直努力着,她的画,更凸显著她的执着与顽强。
邵大箴 / 中国资深艺评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令我们赞赏的是,罗彩琴作画的表逹手段颇为含蓄和富有诗意,她运用的绘画语言「激越」,优美的线条、斑斓的色彩和丰富的肌理,都充满了她内心的激情。她常用自己的意味朦胧的诗来配合自己的画,诗与画相得益彰,形成一首首令人陶醉的乐曲。
罗彩琴有音乐和诗的天赋,追求真善美。
应该说,她有与生俱来的画家、诗和音乐家的气质。
▲位于山东的罗彩琴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