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陶翻轉人生】謝志銘的柴燒落灰宛如冬季的雪花、秋季的楓葉、春時的細雨、夏日的荷蓮…..

【做陶翻轉人生】謝志銘的柴燒落灰宛如冬季的雪花、秋季的楓葉、春時的細雨、夏日的荷蓮…..

▲陶藝家謝志銘在家人的鼓勵下,全心投入陶藝創作。記者高燈立/攝影

點這裡看看 Google 新聞

文、照片 / 記者高燈立  新竹報導

初晚冷凜的寒風,未隨著春分時節而消減,行於新竹市的街頭,找尋蟄居街巷的陶藝作家謝志銘。此際,謝志銘在九降風正隨著頭前溪谷進入新竹之際,娓娓道出他創作的心路歴程。

原籍彰化的謝志銘,童年歷經一段辛酸的歲月,加上幼年失祜,及長經常被同儕取笑,導致自卑而衍生的叛逆,也因此為了保護自己,於靑少年時期經常打架鬧事,成為謝志銘的日常。

打架鬧事或許已遭同儕、長輩對謝志銘烙下了固著的印象,但在謝志銘的心中,藝術才華正從靈活的身手中轉化開來。謝志銘説,小時候就喜歡塗鴉,上課間幾乎都在畫畫,老師課堂上講什麼根本未進腦海中,直到念新竹磐石高中時,謝志銘遇到影響他一生的貴人,而這位貴人就他的中學老師王志剛。

謝志銘表示:「這生如果沒有王志剛老師的鼓勵,並建議我去報考當時位於臺北縣永和鎮的復興商工美工科,大概就沒有今天了。」從此以後,謝志銘毅然轉考復興商工;謝志銘説,考前經過王志剛老師加以指導,果然如願以償考上復興商工美工科。

在復興美工學習過程中,謝志銘遇到很多專業高手,謝志銘在經過學習環境的刺激,果然大為精進,無論在設計或手做都相當出色,尤其對立體造形的愛好及表現,奠定了謝志銘今天陶藝創作的基礎。

▲謝志銘在陶土的微量元素中,經過高溫煉製而遇上了落灰,那落灰宛如冬季的雪花,秋季的楓葉,春時的細雨,夏日的荷蓮⋯⋯等諸多效果,為陶土作品增添意外的巧合與自然的筆觸。

畢業後,謝志銘入伍服役擔任海軍採購下士,而佔此職缺可説是在「無煩無惱」之中度過;在軍旅生涯中,也讓謝志銘想起當年那段蹉砣的歳月。他說,當時年輕氣盛,或許曾經傷害過人,因此在這段歳月中他不斷反思自己要怎麼做,才會對社會有益。

退伍後,謝志銘先在新竹市開畫室教學生,以彌足生活所需。由於,謝志銘在教與學中,對自己的繪畫功力的精進,全然是因為在教學相長與相互影響中獲得。因此,謝志銘在長期投身藝術創作與教學中,目前已成為新竹市具影響力的藝術家。

由於謝志銘一直在美術教學領域發展,然而在一次的偶遇中,卻讓他轉而投入陶藝創作。謝志銘表示,陶藝創作年資不算長,至今算起來不到14年,這14年來全心投入陶藝學習與創作。至於為什麼放棄教畫選擇做陶?謝志銘説,2007那年帶家人去鶯歌玩,一時好玩就在做陶藝的店家玩起手拉坯,後來產生興趣就去學了半年,結果愈玩愈有興趣,即一頭栽入陶藝創作。

由於,畫室教學停擺生活堪慮,自從做陶後就沒有再教畫,如此一來就算有再大的銀山也會拖跨。謝志銘説:「當時很單純只是想玩陶土,或做壼來喝茶而已,然而今天能夠如此自在玩陶,這一切要感恩太太邱蓮珍,她以當褓母收入來支持我從事陶藝創作。」

然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謝志銘因太太的鼓勵與支持,目前他的柴燒作品深獲收藏家的關注與收藏。他説:「我的第一件作品是由母親引荐而獲收藏陶藝作品,後來「春稻藝術」也開始收藏的陶壼,當時賣出的第一把壺為六千元;還有蒐藏家周許忠也收藏,同時並引荐鼓勵,這對我而言已是莫大的鼓舞。」

至於「柴燒」作品創作,謝志銘指出,陶藝素坏完成後,須經過五天四夜的窯燒,攝氏大約1,240度高溫,然後不斷地投入柴火,等到出後,作品才算完成。

這十幾年來,謝志銘的創作,在陶土中的微量元素中,經過高溫煉製而遇上了落灰,那落灰宛如冬季的雪花,秋季的楓葉,春時的細雨,夏日的荷蓮⋯⋯等諸多效果,為陶土作品增添意外的巧合與自然的筆觸;而這些落灰產生的效果,除了增加陶品的美感外,更具有遠紅外線功能,能讓品茗的茶湯,更加地濃醇甘甜。

謝志銘將陶藝視為生活,生活視為修行。對他而言,每件作品都是一種創作生命的展現,清楚記載著潛藏內心的:喜、怒、哀、樂的情境。因此,除了欣賞、收藏或使用外,對謝志銘而言,那「一碗一世界」的禪意極具深遠。

陶藝家謝志銘從晦暗的靑少年成長歳月,如今搖身一變成為知名的陶藝家,其心路歷程箇中滋味在心頭。謝志銘説,他除了要感謝老天的眷顧,更要感恩母親的包容,與相知相惜的太太邱蓮珍鼓勵,如果當年沒有他們的支持,就沒有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