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館館長】吳秀慈:陶博館要推動「文化深根」,讓陶藝與生活結合

【陶博館館長】吳秀慈:陶博館要推動「文化深根」,讓陶藝與生活結合

▲陶瓷博物館館長吳秀慈表示,陶博館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推動「文化深根」,希望透過陶藝與教育、文化結合,讓陶藝文化可以向下紮根。

採訪 / 卿敏良、鄭維棕  整理 / 鄭維棕

「陶博館舉辦駐村藝術家的選拔,去年共有來自國際一百多位藝術家參加競選,競爭非常激烈,我們共要選出九位駐村藝術家,並有三位保留給台灣藝術家。」現任鶯歌陶瓷博物館館長吳秀慈說道。吳秀慈表示,陶博館除了推動台灣在地陶藝文化,並向世界推廣外,陶博館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推動「文化深根」,希望透過陶藝與教育、文化結合,讓陶藝可以向下紮根,並透過展覽、研討、收藏等活動,讓陶藝與生活結合。

吳秀慈表示,陶博館是在2012年很難得的爭取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下「2018年舉辦國際陶藝學會會員大會(UNESCO─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Ceramics,IAC)」的主辦權,這個活動,是全球陶藝界最受矚目的盛事,而新北市則首次爭取到承辦這次世界陶藝界最高等級的國際會議。而陶博館也經過多年的籌備,在這次會議中,以「跨界.東方:功能性、精神性、多元性」為主軸,活動由9月29日至10月3日,連續舉行5天,整個活動除了研討會外,主辦的陶博館也安排與會的各國藝術家舉辦台灣的文化之旅,共接待300多位來自全球的陶藝家、作家、收藏家、美術館和博物館策展人,讓這些參加的國際友人有機會更多的認識臺灣,推動台灣的國民外交,更讓台灣的陶藝文化在國際大大發光。

陶藝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透過推展陶瓷文化可以讓更多人認識台灣在地特色文化。

此次台灣陶藝盛會,吳秀慈表示,主辦單位台灣方面邀請到第二屆臺北陶藝獎成就獎得主楊元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長廖新田、日本當代陶藝元老林康夫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擔任講座,也邀請日本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以「看、觸摸、行走、感覺、思考、因果關係的創作」為主題,擔任此次台灣陶藝盛會的藝術家講座包括來自臺、日、韓、法、英、澳、美、匈、義、伊朗、印尼、印度、中國大陸等27位。也因為台灣難得舉辦這麼盛大的國際陶藝活動,因此,讓陶博館在世界陶藝文化中能見度大大打開,也讓陶博館舉辦的駐村藝術家成為非常熱門的競選活動,許多國際陶藝家也都熱烈的申請來競選擔任駐村藝術家。

吳秀慈表示,陶藝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文化資產,而鶯歌又是台灣陶瓷發展的重要基地。為了保留這個重要的文化資產,新北市政府2000年11月26日在鶯歌成立陶瓷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以陶瓷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目前館內有三千多項陶瓷典藏,而陶博館也致力於陶瓷文化之調查、收藏、保存與維護工作,陶博館並提供展示及教育推廣,希望讓台灣這項珍貴的文化資產得以發揚光大。

而陶博館的建築體樓高三層,地下兩層,建築形式以清水模、鋼骨架、透明玻璃空間做變化。陶博館後方有一陶瓷公園,佔地廣泛,公園主題分別包括「陶與土」、「陶與火」、「陶與水」、「陶與光」、「陶與風」、「陶與綠」、「陶與人」。吳秀慈表示,根據去年的入園統計,陶瓷公園六至九月就佔入園總人數的46%,可見除了陶博館本身的建物與展示外,公園的主題設計和一般民眾參訪的熱烈情況,陶瓷公園未來更完善的規劃,將也是陶博館未來可以發展的方向。


▲吳秀慈館長(中),前新北市文化局長卿敏良(左,現為華人藝術新聞網社長)、鄭維棕(華人藝術新聞網總編輯)。

另外,陶博館常設展以「台灣陶瓷」發展為主題,透過「台灣陶瓷」的各種主題呈現與展示,呈現台灣民眾在這塊土地生活的歷史,也是陶博館的發展重點。吳秀慈表示,館內展示的方式,不僅靜態展示而已,也設計很多參與式、學習式為導向的展覽方式,同時,為了更友善親子一起參觀陶藝,館內也設計很多親子可以一起動手座和遊戲的場域,並塑造各種展示情境,兼顧趣味及娛樂的效果。讓親子可以愉快的從遊戲中體驗陶藝之美。

而陶博館已經推動18年且外界迴響很熱烈的「甕藏春之梅-醃脆梅活動」,透過新設計的梅甕「大漢鍋」,還有瓷製的小梅甕,推廣生活陶。這個活動的起源主要是因921震災受創的梅農為要推廣農產,振興農業經濟,每年設計不同特色的梅甕與台灣特有農產青梅結合,並且結合跨縣市的政府資源、博物館專業及地方農產等跨產業合作,讓陶藝與生活、產業結合,陶藝更加生活化,也都是陶博館努力和一般大眾生活結合的成功典型例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