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條農路]台灣農村葫蘆藝術創作家張家農。

作者 / 愛農文創

您喜歡可愛的葫蘆嗎?喜歡吃瓠仔瓜(葫蘆)料理嗎?葫蘆的諧音為「福祿」,她的枝莖「蔓帶」,諧音為「萬代」,葫蘆因而是「福祿萬代」的一個吉祥象徵。

今天,我們沿著一條位於嘉義民雄國立中正大學後方的蜿蜒山路來到了葫蘆雕刻家張家農的藝術天地「民雄葫蘆莊教育農園」。

下了車,隱藏於山中傳統樸實的農家庭院首先映入眼簾,迎面走來的是張家農夫婦及張家農的母親、女兒,全家人都非常的熱情。

我們來到教育農園裡,有DIY教室、農村風味餐食館,最吸睛的當屬葫蘆博物館。在葫蘆博物館內,有張家農畢生的心血,包含陽雕、陰雕、烙燒、彩繪、立體造型、鏤刻各式工藝法雕刻而成的葫蘆藝品,或生長過程以勒紮法形塑奇形怪狀葫蘆,非常勵志難能可貴的是這些國寶級的作品卻是出自只有國中畢業張家農,全部都是他憑藉著自學摸索努力數十載的農藝。

張家農有著一雙農民厚實的手,我們稱他這雙手是台灣農村藝術之手。張家農18歲就將葫蘆當做事業,我們聽著他回首來時路訴說點滴歲月、刻骨銘心的奮鬥過程及他從民國83年獲神農獎以來對於政府政策更选無作為的無奈,同時又逐一介紹他各有巧思的作品,每一件都讓我們驚呼連連原來高手都在山林中!張家農因葫蘆藝術創作提升農產附加價值,一顆十數元低廉瓠仔瓜(葫蘆),經他巧手技藝,價值提升到數百、數千元不等,民國83年獲選為全國十大傑出青年農民,前總統李登輝曾親自到教育農園來參訪嘉勉。

「葫蘆與福祿諧音,何不將葫蘆藝術商品化!」張家農民國74年退伍,當時他發現父母種竹筍、水果收成並不好,某日逛百貨公司看到葫蘆藝品,給了他他靈感,決定回家改種瓠仔瓜也將葫蘆藝術化,剛開始載葫蘆作品到夜市、風景區叫賣,後來大家樂風行,寄賣店家銷路增加,他不種瓠仔瓜,改與農民契作生產,向農民收購加工,年產葫蘆數萬個,升級成為葫蘆藝品製造業,也透過貿易商銷售給國外藝品店。

由於葫蘆藝品產製過程繁複,採收、削皮、日曬乾燥,按葫蘆型態創作設計,最後上漆,費工費時,無法符合大眾化市場需求又為因應WTO衝擊,90年增設「葫蘆莊教育農園」,成為休閒及戶外教學園地,規劃葫蘆創意藝術行程,同時從海外進口葫蘆半成品來加工,積極研究以葫蘆做茶杯燈飾等多元化、大眾化商品,擴大葫蘆藝品生活化的觸角。同時,張家農也受邀到各級學校從事業師教學,希望能讓更多人看見上蒼賜給世人瓠仔瓜的奇妙恩典。

▲[百條農路]成就台灣農村藝術家之路

採訪圓滿後我們坐在農村風味餐食館稍做休息,從農村風味餐食館往瓠仔瓜栽植區望去,便可望見一條鄉間小路,那是張家農每天必走的路,數十年如一日,精神可嘉,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農夫的堅毅、藝術家的執著及生意人的智慧,堪稱山中奇人!

最後修改日期: 2019 年 3 月 16 日